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是为了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将高血压导致的残疾和死亡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高血压是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
也许很多人以为高血压只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但其实现在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就连儿童也有可能得高血压,也就是儿童高血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轨迹现象",即血压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百分位数基本不变,儿童期患高血压的患儿到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儿童期非高血压人群的4.6倍。
有研究报道,美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5%。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国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学龄前儿童为2%~4%,学龄儿童为4%~9%。
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儿童高血压对预防成人高血压、减少成人期心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儿童高血压表现不典型,且正常血压水平与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容易漏诊。
儿童高血压的定义
目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数据,目前仍采用2004年美国“儿童青少年工作组对儿童高血压”的百分位法定义:
3次或3次以上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5的百分位。同时建议将儿童高血压分三期:前期、Ⅰ期和Ⅱ期。
前期:血压介于第90-95 (不含95)百分位或血压≧120/80mmHg,但是低于95百分位;
Ⅰ期:血压介于第95至99百分位加5mmHg;
Ⅱ期:血压大于第99百分位加5mmHg。儿童高血压最重要的特征: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血压分布特征。
温馨提示,孩子不同的身高体重等因素可能会对实际诊断结果造成差异化指标,这个需要由专业医生在临床上做出具体的判断,本文在此仅提供一种参考。
造成儿童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儿童高血压甚至是无症状,因此,作为家长对儿童高血压要特别重视。
一般临床表现为: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多为轻-中度高血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当血压明显升高或持续性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惊厥、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表现,当血压短期内急骤升高时还会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
儿童高血压同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80%为继发性高血压。
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6岁),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低,随年龄增长,学龄期(6~12岁)及青春期(>12~18岁)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
单就高血压本身而言,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相似,继发性高血压除具有高血压的表现外还具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儿童高血压的健康危害
30%~40%的儿童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以“左心室构型改变”为主,其他改变包括:血管内膜中层增厚、大中动脉弹性降低、肾脏功能下降和眼底动脉硬化。
儿童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的高血压儿童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3避免儿童患高血压的6大法则
拒绝肥胖
肥胖是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防止肥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营养过剩和增加体力活动。
应限制甜食,不喝含糖高的饮料,禁食油炸和高脂肪食品,鼓励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给孩子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活动中消耗热量,避免肥胖。
减少高盐摄入量
高盐饮食不但能导致成人血压升高,也会使儿童血压升高。每天多吃1克盐,就会使收缩压提高0.4毫米汞柱。
英国食品标准局建议,3岁的孩子每天2克,4~6岁的孩子每天3克,7~10岁的孩子每天5克。11岁以上每天6克。而婴儿则不应该在食物中加盐。
其实这些建议给出的都是最大值,实际应用时最好比建议值更低。减少孩子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就能降低他们日后患高血压、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保证良好规律的睡眠
改善睡眠质量,纠正迷恋电子游戏的不良习惯,限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静坐时间。
另外,特别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打球等,对于降低儿童血压很有帮助。
定期体检量血压
国外学者建议从儿童3岁起就开始定期给他们测血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儿童,若经常诉说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争取早期发现问题,合理治疗,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