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疾病:大肠息肉

大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从肠粘膜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病理学包括多种类型,较多的是腺瘤或非肿瘤性的增生性息肉。有同时性(在某个期间内)或异时性(间隔一段时间)的多发。

大肠息肉的分类

  分类   癌变的
可能性
肿瘤性 腺瘤
(管状、管状绒毛、绒毛)
发生频度最高,大部分会癌变,有同时或异时性的多发。
癌症 部分早期癌会作为息肉切除,切除后在病理性诊断中确诊为癌症。 癌症
非肿瘤性 增生性息肉 由于上皮增生而形成,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稀少
炎性息肉 溃疡性大肠炎,伴有克罗恩病或肠炎等炎性肠道疾病,也比较多见。 稀少
错构瘤性息肉 组织的一部分过剩增生。也有遗传性病变。 极为稀少

除上述以外,作为肿瘤性息肉还有类癌、恶性淋巴瘤、脂肪瘤等粘膜下肿瘤形态。非肿瘤性息肉有良性淋巴样息肉,与右侧结肠增生息肉相似的SSA/P9(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

大肠息肉无症状较多,需注意便血

因为散发性息肉的发生机制尚未不明确,被认为是由遗传性因素、饮酒、吸烟、肥胖、运动不足、饮食生活和炎症等错综复杂的原因而产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有时有便潜血阳性,息肉较大时会导致便血。

通过表面结构和组织检查等决定治疗方案

内视镜检查是有效的,可通过息肉大小、形态,色素散布(染色)、NBI和扩大观察对表面结构和血管进行评估、通过活检钳等组织检查决定治疗方针。新的检查方式有CT结肠镜检查、胶囊内视镜检查。

疑似癌症时可行内视镜切除。

5厘米以上的腺瘤、怀疑是癌变的部分息肉,出现出血等症状的息肉是适于内视镜治疗的(热活检、息肉切除术、EMR、ESD等)。内视镜切除术后约一周的时间内有出血的可能。需要注意饮食(少吃含辛辣调料的饮食)、控制饮酒、运动、体力劳动及泡澡等。最好对所用药物(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等)进行调整和咨询。不能通过内视镜切除时,在腹腔镜下也可实施无需开腹的外科切除。

上一篇:消化内科疾病:食道・胃静脉曲张

下一篇:消化内科疾病:肠梗阻

Copyright © 2007-2024 日本体检圣手千寻 医疗身元担保资格(登录号A-042号) 豫ICP备18004489号-1